●數據對比:自1999年實施長假制度來,單就十一黃金周比較:15年來游客人次增長9倍,旅游收入增長15倍。
  ●課題專家:對旅游有促進作用是“黃金周幻覺”。國內旅游收入的變動和黃金周的有無、多少無關。
  要不要黃金周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雪|北京報道
  我國從1999年開始實施長假制度,15年來,黃金周給中國人帶來了難得的休閑時光,也刺激了消費,促進了旅游等行業的發展。同時,交通擁堵、欺客宰客等現象的不時發生,也使得黃金周備受質疑。
  全國假日辦於10月10日在人民網、新浪等網站發佈了“關於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面向社會徵集意見。調查問卷中,共涉及了6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你對現行放假安排是否滿意”、“長假是否需要保留”等。調查結果顯示,七到八成網友對於現行的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不滿意。很多網友建議,要保留十一黃金周,恢復五一黃金周,延長春節假期至10天。
  11月27日,全國假日辦公佈的三套法定節假日調休備選方案,在多家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三個方案,相同點都是春節放假7天,區別主要在國慶假期和清明、端午等小長假是否調休。 截至12月2日,50%以上的網民選擇了保留十一黃金周的C方案,並再次表達了延長春節假期、保留十一黃金周、恢復五一黃金周的呼聲。
  要不要黃金周?又成為公眾強烈關註、討論的熱點話題。
  十一黃金周15年,游客人次增長9倍,旅游收入增長15倍
  長假之所以被稱為黃金周,就是因為假期引發的消費熱潮,給吃、住、行、游、購、娛及眾多衍生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機會。每個黃金周後發佈的統計數據,都展現了黃金周對促進消費的巨大功效。
  長假制度實施伊始,就凸顯出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1999 年我國的第一個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有4000萬人次出游,旅游總花費達140 億元人民幣,7 天中的旅游消費相當於1998 年全年旅游總收入的5.9 %。而2013 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4.28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33億元。15年後的黃金周同1999的首個黃金周相比,全國接待游客人次增長了9倍,旅游收入增長了15倍。
  中青旅(600138.SH)副總裁李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黃金周期間是旅行社業務量最大的時間,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周期間所創造的營業收入能占到中青旅全年營業收入的50%以上。
  根據勁旅網的數據,截至2013年9月10日,我國旅游業中,共有30家公司在國內上市,總市值達到1500多億人民幣;有12家公司在香港上市,總市值達到500多億港幣;有6家公司在海外上市,總市值60多億美元。有業內人士認為,黃金周是中國旅游類公司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專家:黃金周對國內旅游收入影響不大
  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大部分人認為黃金周對旅游有促進作用,我把這稱為‘黃金周幻覺’。公佈的旅游收入數據都是黃金周7天的總量和增長率,和上年相比確實在增長,但不能拿一周的數據代表全年。而且黃金周期間旅游收入的增加僅僅是旅游消費的集中,是一種時間上的轉移,對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並無實質性的貢獻。”
  課題組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國內旅游收入的變動和黃金周的有無、多少都無關。
  1999年實行黃金周之後到2012年,國內旅游收入的複合增長率是17%。而1999年實行黃金周之前的12年間,國內旅游收入的複合增長率是28%。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之後,旅游收入的增長率不僅沒有下降還有所上升。
  蔡繼明認為,在人們的消費支出給定的情況下,旅游支出多了,其他消費就少了。旅游收入的增加,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消費增加。黃金周沒有刺激消費的積極作用,反而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一、黃金周期間,億萬人次集中出行,會給旅游業帶來極大的壓力。任何一個行業或企業的供給能力沒辦法滿足井噴式的需求,必然會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升,服務質量下降。對於消費者來說,價高質低;對於旅游業來說,黃金周期間擴大生產能力,之後必然會造成生產能力閑置。
  二、萬千游客集中游覽,超過景區的承載能力,對景區造成嚴重的破壞。如果景區分散在全年接待同樣數量的游客,則對景區的破壞程度要輕得多。
  三、黃金周會對其他行業造成衝擊。全民放假會使眾多行業停產,對製造業、建築業、股票交易、期貨貿易、進出口貿易等造成影響。
  四、調休把人們正常的工作、休息的節律打亂,長此以往,不利於勞動者身心健康。
  五、加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為了應對黃金周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社會公共管理問題及各種突發事件,政府不得不額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蔡繼明建議,取消黃金周,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既能滿足人民旅行和探親的需要,也能夠避免一窩蜂地集中出行造成的人滿為患,這是最合理的假日制度,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假日制度。
  黃金周只應是帶薪休假的暫時替代
  其實,長假制度設立的初衷是增加百姓的福利,沒有過多地強調刺激消費的作用。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曾撰文指出,黃金周凝聚了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心,順應了人民群眾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實現了公民的休息權。黃金周的實行培養了大批國人定期休假的習慣。
  北京交通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黃金周的社會意義更大,其實,只有追求生活品質的那部分人去旅游了,更多的人並沒有選擇在黃金周旅游:農民工回家和老婆團聚了,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回家孝敬父母去了,年輕人突擊學習準備考證了。
  多數網友表示要保留十一黃金周,原因之一就是我國當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得不好,主要是私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帶薪休假制度上落實得比較差,導致廣大私企員工除了享受法定的黃金周等節假日外,很難享受帶薪假期。
  王衍用表示,黃金周制度是真正地關註民生,在我國當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不好的情況下,保證了中國人休假的權益。
  國外休假制度簡介
  德國
  每人每年享有至少24個工作日的帶薪休假。加上其他法定節假日,德國人的假日總和超過150天。
  法國
  法國人每年有11天的法定假日。除此之外,法國人正常工作滿1年後,就可享受5周的年假。法國人的總假日可以達到150天。
  荷蘭
  荷蘭法律對不同工種休假作出明確規定。例如,荷蘭媒體從業人員每年享有25個帶薪假。而大學研究人員的帶薪假可達到40天,外加年薪8%的度假津貼。
  美國
  全年法定節假日為10天。沒有強制規定帶薪休假天數,但人們普遍有休假意識,企業也會比較自覺地安排假期,一般來說至少有15天。
  韓國
  全年法定節假日有16天。此外,韓國人的帶薪年假為15至25天。加上雙休日,韓國人全年假期可達到132至142天。
  日本
  全年法定節假日有15天。連續工作6個月以上的勞動者,每年可享受10天的帶薪休假。此後,假期隨著工齡增加而按一定比例增加。
  我國放假制度演變:從一周休一天到一年休115天
  1949—1994年:每周只休一天
  每周只休禮拜天,法定節假中,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國慶放假2天。
  1995—1999年:從大小禮拜到雙休日
  1994年3月1日,國家開始試行“1+2”休假制度,即每周輪流實行大禮拜(休息兩天),小禮拜(休息一天)。1995年5月1日,完全意義上的雙休日工作制正式實施。
  1999—2007年:一年三個黃金周
  1999年,國務院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2000年6月,正式確立了“黃金周”假日制度。
  2008年至今: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小長假
  2007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起取消五一黃金周,改為3天短假期,同時相應地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此次調整後,我國法定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日達到115天。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42kged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